文化+科技 打开传承发展新视野
1场主论坛、6场平行论坛、20余场专业沙龙以及多项配套活动——初秋的北京,文化艺术界知名人士,文化、科技企事业单位代表以及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组织负责人、驻华使节、国际知名专家学者等800余名嘉宾汇聚一堂,围绕2025北京文化论坛的年度主题“文化和科技
1场主论坛、6场平行论坛、20余场专业沙龙以及多项配套活动——初秋的北京,文化艺术界知名人士,文化、科技企事业单位代表以及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组织负责人、驻华使节、国际知名专家学者等800余名嘉宾汇聚一堂,围绕2025北京文化论坛的年度主题“文化和科技
1场主论坛、6场平行论坛、20余场专业沙龙以及多项配套活动——初秋的北京,文化艺术界知名人士,文化、科技企事业单位代表以及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组织负责人、驻华使节、国际知名专家学者等800余名嘉宾汇聚一堂,围绕2025北京文化论坛的年度主题“文化和科技
最初知道孙先生,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那时,大学学长柳廷信因才华出众,从张掖市文联调至甘肃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工作。交谈中得知,他的夫人孙晓华在甘肃省卫生学校(现甘肃省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工作,而岳父母则是敦煌研究院最早的一批老专家。那时我只闻其名,未见其人。
2025年5月31日,敦煌研究院推出“数字藏经洞”数据库平台,让流失海外、尘封已久的藏经洞文物以数字化的崭新姿态,实现前所未有的解读与共享。一座贯通古今、全球共享的敦煌千年数字图书馆就此搭建。
现场,普陀区政府、上海科技馆与临港集团签署合作协议,计划在智创TOP产城综合体和TOP中央公园内共建“上海自然博物馆精品馆、上海科技馆数字空间主题馆”(暂名)等项目,推动公众科普教育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
AI“解码”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文物残片,实现完整拼合;基于深度学习的系统缀合殷墟甲骨碎片,让甲骨“开口说话”;复刻肖维岩洞,运用数字技术为游客带来独特的沉浸式体验……日前举行的2025北京文化论坛上,数字技术赋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成为中外嘉宾备受关注的话题。
倘若你是心向紫禁城却难赴远途的历史爱好者,指尖轻触“全景故宫”,便可随四季流转漫游红墙黄瓦;若你是潜心钻研敦煌艺术的学者,在“数字藏经洞”数据库平台上翻阅,即可与流失海外的敦煌文物目录、珍贵图像进行“跨时空对话”;若你钟情古籍,中华古籍智慧化服务平台不仅能助你
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莫高窟的敦煌研究院,是负责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永靖炳灵寺石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瓜州榆林窟、敦煌西千佛洞、庆阳北石窟寺管理的甘肃省直综合性研究型文博事业单位,也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古代壁画与土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古
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莫高窟的敦煌研究院,是负责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永靖炳灵寺石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瓜州榆林窟、敦煌西千佛洞、庆阳北石窟寺管理的甘肃省直综合性研究型文博事业单位,也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古代壁画与土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古
9月22日上午10时,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文化遗产保护典范和敦煌学研究高地媒体见面会。敦煌研究院院长、研究馆员苏伯民,敦煌研究院副院长、研究馆员张元林,敦煌研究院副院长、研究馆员张小刚,敦煌研究院副院长、文物数字化研究所所长、研究馆员俞天秀,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扬部部
2026年,时值丙午马年。中信出版集团与敦煌研究院联袂呈献年度匠心之作——《敦煌日历2026》。我们以历史为彩、以岁月为墨,将跨越千年的敦煌艺术与祝福,融入您的每一天。
本届敦煌文博会以“加强文化交流,促进文明互鉴”为主题。来自97个国家和8个国际组织的嘉宾代表共赴盛会,为历届敦煌文博会之最。不同语言、文化在此相遇,为促进各国人文交流与人类文明互鉴注入新的力量。
在第八届敦煌文博会隆重召开之际,敦煌研究院集中展示了其在打造敦煌学研究高地和文化遗产保护典范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充分展现了我国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科技创新与融合实践,为全球文明遗产保护贡献了可资借鉴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中国甘肃网9月21日讯(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宋芳科 任磊 黄宛悠 郑芸芸)在第八届敦煌文博会期间,敦煌研究院围绕“赓续莫高精神 潜心为国护宝”主题,发布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典范”与敦煌学研究“高地”建设进展,多项成果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学术研究提供“中国方案
当周杰伦的"幻想熊"NFT以百万高价成交,当敦煌研究院推出数字飞天藏品秒罄,一场关于数字藏品的狂热正在席卷中国文化消费市场。这场看似前沿的数字文化运动,究竟是开启了艺术收藏的新纪元,还是制造了又一场资本游戏的泡沫?
2018年,美国汉学家史瀚文(Neil Schmid)成为敦煌研究院第一位全职外国研究员。他努力向海外推广、弘扬敦煌文化,认为“敦煌是不同文明和思想融合在一起而没有冲突的典范”。如今,他正在编写《敦煌学学术资源综合指南》,这将是敦煌学领域一部重要的百科全书。
2018年,美国汉学家史瀚文(Neil Schmid)成为敦煌研究院第一位全职外国研究员。他努力向海外推广、弘扬敦煌文化,认为“敦煌是不同文明和思想融合在一起而没有冲突的典范”。如今,他正在编写《敦煌学学术资源综合指南》,这将是敦煌学领域一部重要的百科全书。
作为盛唐时期的经典洞窟,第172窟的塑像、壁画俱在,但历经岁月风沙侵蚀,早已失去昔日的风采。为了再现洞窟创作之初的风采,敦煌研究院整合基础研究、艺术创作多支力量,历经五年打磨,最终复现172窟千年前的艺术之美。这是敦煌研究院历史上首次实现整窟复原临摹,是理论、
9月17日,在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期间,《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案例集(2025)》发布。本次案例征集活动自启动以来,共收到来自全球的近200项申报案例。经过多轮严格评审,最终精选出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40项代表性案例。
9月17日,在西安举行的2025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上,《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案例集(2025)》正式发布。案例征集活动由世界互联网大会主办,中国文物报社负责具体实施。活动自启动以来,得到全球范围的广泛响应,共收到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